休戚是同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休:歡樂,吉慶;戚:憂愁;是:語助詞。彼此間的憂樂和禍福共同承擔。形容關系密切,同甘共苦。
出處《晉書·王導傳》:“吾與元規休戚是同,悠悠之談,宜絕智者之口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xiū qī shì tóng
注音ㄒ一ㄡ ㄑ一 ㄕˋ ㄊㄨㄥˊ
感情休戚是同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定語;指關系密切。
近義詞休戚與共
英語share joys and hardships/sorrows with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手下留情(意思解釋)
- 大名鼎鼎(意思解釋)
- 從俗浮沉(意思解釋)
- 學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(意思解釋)
- 背腹受敵(意思解釋)
- 自我批評(意思解釋)
- 順口溜(意思解釋)
- 窮途潦倒(意思解釋)
- 志在千里(意思解釋)
- 不三不四(意思解釋)
- 仁義道德(意思解釋)
- 流離顛沛(意思解釋)
- 衣錦還鄉(意思解釋)
- 夷為平地(意思解釋)
- 命與仇謀(意思解釋)
- 連珠炮(意思解釋)
- 弟子孩兒(意思解釋)
- 生拉硬扯(意思解釋)
- 胡子拉碴(意思解釋)
- 打情賣笑(意思解釋)
- 愛則加諸膝,惡則墜諸淵(意思解釋)
- 饑不擇食(意思解釋)
- 千家萬戶(意思解釋)
- 各人自掃門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(意思解釋)
- 顯親揚名(意思解釋)
- 草滿囹圄(意思解釋)
- 半新不舊(意思解釋)
- 力屈道窮(意思解釋)
※ 休戚是同的意思解釋、休戚是同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| 成語 | 解釋 |
|---|---|
| 催人淚下 | 催:催促,促使。形容事跡十分感人,使人不禁流下眼淚。 |
| 堅強不屈 | 屈:屈服。堅韌、剛毅,毫不屈服。 |
| 僧多粥少 | 和尚多,而供和尚喝的粥少。比喻物少人多,不夠分配。 |
| 斗方名士 | 斗方:一二尺見方的詩幅或書畫頁;名士:知名而未出仕的人。好在斗方上寫詩或作畫以標榜的“名士”。舊指冒充風雅的人。 |
| 打腫臉充胖子 | 比喻寧可付出代價而硬充作了不起。 |
| 男女授受不親 | 授:給予;受:接受;親:親自接觸。封建禮教規定男女之間不能直接接觸、言談或授受物件,限制男女交往 |
| 動蕩不定 | 蕩:搖動。動蕩搖擺,不安定。形容局勢不穩定,不平靜。 |
| 牛口之下 | 借指卑下的地位。 |
| 兵無常勢 | 兵:戰爭;常:常規、不變;勢:形勢。指用兵作戰沒有一成不變的方式。指根據敵情采取靈活對策。 |
| 時易世變 | 時代變遷,世事也不一樣。 |
| 倒懸之危 | 倒懸:象人被倒掛著一樣。比喻處境極端困難。 |
| 不卑不亢 | 卑:自卑;亢:高傲。既不自卑;也不高傲。也作“不亢不卑”。 |
| 大失所望 | 原來的希望完全落空。形容非常失望。 |
| 危急關頭 | 不可預見的緊急關頭或困境,要求立即采取行動以避免造成災難。 |
| 節哀順變 | 抑制哀傷,順應變故。用來慰唁死者家屬的話。 |
| 主明臣直 | 主:君主。君主圣明,臣下也就正直。 |
| 望而生畏 | 看著就害怕。生畏:害怕。 |
| 酒后茶余 | 指隨意消遣的空閑時間。 |
| 走南闖北 | 指走過南方北方不少地方。也泛指闖蕩。 |
| 本末倒置 | 本:樹根;比喻事物的根本;末:樹梢;比喻事物的枝節;置:放置。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;重要的和不重要的;本質的和非本質的弄顛倒了。 |
| 國泰民安 | 泰:太平。國家太平;人民生活安定。 |
| 卑鄙齷齪 | 齷齪:骯臟。品行惡劣下流。 |
| 逢人說項 | 比喻到處為人說好話 |
| 走過場 | 形容辦事只在形式上過一下,卻不實干。 |
| 閉門讀書 | 關起門來在家里讀書。形容專心埋頭苦讀。 |
| 憐香惜玉 | 憐、惜:愛護;愛憐;香、玉:比喻美女。比喻男子對美女的溫存、憐愛。 |
| 大勢所趨 | 大勢:總體局勢;趨:向、往。整個局勢發展的趨向。 |
| 黃鐘毀棄,瓦釜雷鳴 | 黃鐘被砸爛并被拋置一邊,而把泥制的鍋敲得很響。比喻有才德的人被棄置不用,而無才德的平庸之輩卻居于高位。 |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