束手無策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策:辦法。就像手被捆住一樣;一點(diǎn)辦法也沒有。
出處宋 王柏《魯齋集》:“士大夫念慮不及此,一旦事變之來,莫不束手無策。”
例子梅飏仁正在束手無策的時候,聽了師爺?shù)脑捳f甚是中聽,立刻照辦。(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第五十五回)
基礎(chǔ)信息
拼音shù shǒu wú cè
注音ㄕㄨˋ ㄕㄡˇ ㄨˊ ㄘㄜˋ
繁體束手無筞
正音“策”,不能讀作“chè”。
感情束手無策是貶義詞。
用法連動式;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含貶義。
辨形“手”,不能寫作“首”。
辨析束手無策和“一籌莫展”都有“什么辦法也想不出來”的意思。但束手無策語義重;且較形象。
謎語攤
近義詞無能為力、一籌莫展
反義詞得心應(yīng)手、急中生智、左右逢源
英語fold one's hands helplessly
俄語как без рук(бессильный)
德語weder aus noch ein wissen
法語réduit à l'impuissance(ne savoir quel parti prendre)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秋高氣和(意思解釋)
- 勞燕分飛(意思解釋)
- 頤指氣使(意思解釋)
- 命中注定(意思解釋)
- 刻骨銘心(意思解釋)
- 烏合之眾(意思解釋)
- 奇才異能(意思解釋)
- 仇人相見,分外眼紅(意思解釋)
- 饑腸轆轆(意思解釋)
- 飲水思源(意思解釋)
- 促膝談心(意思解釋)
- 萬無一失(意思解釋)
- 喔咿儒睨(意思解釋)
- 倒冠落佩(意思解釋)
- 角巾素服(意思解釋)
- 困而不學(xué)(意思解釋)
- 偶一為之(意思解釋)
- 進(jìn)銳退速(意思解釋)
- 將伯之呼(意思解釋)
- 興高采烈(意思解釋)
- 家無儋石(意思解釋)
- 口墜天花(意思解釋)
- 香火姻緣(意思解釋)
- 讀書種子(意思解釋)
- 叫苦連天(意思解釋)
- 家破人亡(意思解釋)
- 粉墨登場(意思解釋)
- 聰明才智(意思解釋)
※ 束手無策的意思解釋、束手無策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(wǎng)提供。
相關(guān)成語
| 成語 | 解釋 |
|---|---|
| 青天霹靂 | 霹靂:響雷。晴天打響雷。比喻突然發(fā)生意外的,令人震驚的事件。 |
| 是非口舌 | 因說話引起的誤會或糾紛。 |
| 大惑不解 | 惑:疑惑迷亂;解:理解。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輩子。后指對某事或情況懷疑;想不通;不可理解。 |
| 拭目以待 | 擦亮眼睛等著瞧。形容期望很迫切。也表示確信某件事情一定會出現(xiàn)。 |
| 拂袖而去 | 拂袖:甩袖子;表示生氣。一甩袖子就走了。形容因言語不合很生氣。 |
| 列風(fēng)淫雨 | 列:烈;淫:過量。本指狂風(fēng)暴雨。后比喻錯別字連篇。 |
| 識字知書 | 謂有文化知識。 |
| 生死有命 | 生死;生存和死亡。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際皆由天命決定的。指事勢所至、人力不可挽回。 |
| 常年累月 | 長年累月,形容經(jīng)過的時間很長。 |
| 斷香零玉 | 比喻女子的尸骸。 |
| 胡子拉碴 | 形容滿臉胡子零亂不齊的樣子。 |
| 時不我待 | 時間不會等待我們。指要抓緊時間。 |
| 立地書櫥 | 比喻人讀書多,學(xué)識文博。 |
| 鮮血淋漓 | 淋漓:不停往下滴落的樣子。形容鮮血流淌不止。 |
| 以直報怨,以德報德 | 用公道來回報怨恨,用恩德來回報恩德。 |
| 天網(wǎng)恢恢 | 比喻作惡的人一定難逃懲罰。 |
| 敗德辱行 | 敗壞道德和操守。 |
| 草滿囹圄 | 監(jiān)獄里長滿了草。比喻政治清明,犯罪的人極少。 |
| 圖窮匕見 |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來的目的。窮:盡;匕:匕首;短劍。 |
| 平生莫做虧心事,半夜敲門不吃驚 | 平生:有生以來;虧心:違背良心。從來沒有干過違背良心的事,即使夜半人敲門也不吃驚。形容為人處事光明正大,心地坦然。 |
| 斗轉(zhuǎn)星移 | 北斗轉(zhuǎn)換了方向;星辰移了位置。形容時間的流逝;歲月的變遷。斗:北斗星;星:星辰。 |
| 眾所瞻望 | 瞻望:仰望。大家所仰望的。形容為大家所敬仰。 |
| 惴惴不安 | 指擔(dān)心害怕(惴惴:恐懼、擔(dān)憂的樣子)。 |
| 似曾相識 | 好象曾經(jīng)見過。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(xiàn)。 |
| 一覽無余 | 覽:看。余:剩余。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。 |
| 圓鑿方枘 | 鑿:榫眼;枘:榫頭。方榫頭插不進(jìn)圓榫眼。比喻不相投合;格格不入。 |
| 竹籃打水一場空 | 比喻費(fèi)了力沒有效果。 |
| 忘乎所以 | 形容由于激動而忘了應(yīng)有的態(tài)度;作出不適宜的舉動。乎:古漢語虛詞;無詞匯意義;所以:指原來應(yīng)有的態(tài)度或行為。 |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