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不釋手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手里的書舍不得放下。形容勤學或看書入迷。
出處《北史·牛弘傳》:“[牛弘]性寬厚,篤志于學,雖職務繁雜,書不釋手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shū bù shì shǒu
注音ㄕㄨ ㄅㄨˋ ㄕˋ ㄕㄡˇ
繁體書不釋手
感情書不釋手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、定語;用于學習等。
近義詞手不釋卷、手不釋書
英語not to part from one's book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國中之國(意思解釋)
- 一絲不茍(意思解釋)
- 鷹擊長空(意思解釋)
- 歇斯底里(意思解釋)
- 德容言功(意思解釋)
- 斗唇合舌(意思解釋)
- 驚心動魄(意思解釋)
- 擦肩而過(意思解釋)
- 撈一把(意思解釋)
- 結駟連騎(意思解釋)
- 敲詐勒索(意思解釋)
- 雞胸龜背(意思解釋)
- 分路揚鑣(意思解釋)
- 螓首蛾眉(意思解釋)
- 款學寡聞(意思解釋)
- 新官上任三把火(意思解釋)
- 春光明媚(意思解釋)
- 短壽促命(意思解釋)
- 狼吞虎咽(意思解釋)
- 金口木舌(意思解釋)
- 天網恢恢(意思解釋)
- 凌云之志(意思解釋)
- 雞口牛后(意思解釋)
- 足不出門(意思解釋)
- 似曾相識(意思解釋)
- 圓鑿方枘(意思解釋)
- 坑坑洼洼(意思解釋)
- 張徨失措(意思解釋)
※ 書不釋手的意思解釋、書不釋手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| 成語 | 解釋 | 
|---|---|
| 木本水源 | 樹的根本,水的源頭。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。 | 
| 香草美人 | 舊時詩文中用以象征忠君愛國的思想。 | 
| 大惑不解 | 惑:疑惑迷亂;解:理解。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輩子。后指對某事或情況懷疑;想不通;不可理解。 | 
| 照葫蘆畫瓢 | 比喻照著樣子模仿。 | 
| 吉光片羽 | 片羽:一片羽毛;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塊毛皮;吉光:古代傳說中的神獸;毛皮為裘;入水數日不沉;入火不焦。比喻殘存的極其珍貴的文物。 | 
| 急功近利 | 急:急于;功:成效;成就;近:眼前的利益。急于追求成效;貪圖眼前利益。 | 
| 匡謬正俗 | 糾正錯誤,矯正陋習。 | 
| 通俗易懂 | 廣大人民群眾都能懂得。 | 
| 風情月意 | 指男女相互愛戀的情思。同“風情月思”。 | 
| 升官發財 | 謂提升了官職,同時就能獲得更多的物質財富。 | 
| 子繼父業 | 兒子繼承父親的事業。 | 
| 千家萬戶 | 眾多人家。 | 
| 輕重緩急 | 緩:慢;不急。指各種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;有急于要辦的和可以慢一點辦的。 | 
| 山陰道上,應接不暇 | 山陰道:在會稽城西南郊外,那里風景優美。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,看不勝看。后用下句比喻來往的人多,應接不過來。 | 
| 爭分奪秒 | 不放過一分一秒;形容對時間抓得很緊。也作“分秒必爭”。 | 
| 踉踉蹌蹌 | 走路歪歪斜斜的樣子。 | 
| 腹心相照 | 腹心:內心;照:映照,見。以真心相見。比喻彼此很知心,達到心心相印的程度。 | 
| 阿時趨俗 | 阿:迎合。迎合時尚和世俗。 | 
| 振聾發聵 | 使聾子都受到振動和醒悟(發:開啟;聵:耳聾)。比喻喚醒糊涂、麻木的人。 | 
| 飽學之士 | 飽學:學識淵博。指學識淵博的人。 | 
| 鉅學鴻生 | 學識淵博的人。 | 
| 甘之如飴 | 把它看成像飴糖那樣甘甜。比喻甘心情愿地從事某種辛苦工作或雖處危困境地也能安然忍受。 | 
| 報讎雪恨 | 報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。參見“報仇雪恨”。 | 
| 英雄所見略同 | 所見:所見到的,指見解;略:大略,大致。英雄人物的見解基本相同同。這是對意見相同的雙方表示贊美的話。 | 
| 虎頭蛇尾 | 頭大像老虎一樣;尾巴像蛇一樣細。比喻做事有始無終;起初聲勢很大;后來勁頭很小。 | 
| 爾虞我詐 | 爾:你;虞:猜測。意思是我騙你;你騙我;互相欺騙。 | 
| 獨占鰲頭 | 鰲:傳說中的大海龜、海鱉。舊時皇宮的殿門前臺階中間刻有飛龍及巨鰲的浮雕;皇帝在殿前召見新考中的狀元、榜眼等人。狀元跪在前面;正好是飛龍巨鰲浮雕的頭部。原指科舉考試中了狀元。現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。 | 
| 老氣橫秋 | 老氣:老年的氣概;橫秋:橫亙秋空。形容神態老練嚴肅。也形容為人死板;缺乏朝氣。 | 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