蛇欲吞象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蛇想吞下大象。比喻貪欲極大。
出處《山海經·海內南經》:“巴蛇食象,三歲而出其骨。”戰國楚·屈原《天問》:“一蛇吞象,厥大何如?”
例子明·程登吉《幼學瓊林》第四卷:“美惡不稱,謂之狗尾續貂;貪圖不足,謂之蛇欲吞象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shé yù tūn xiàng
注音ㄕㄜˊ ㄩˋ ㄊㄨㄣ ㄒ一ㄤˋ
繁體虵慾吞象
感情蛇欲吞象是貶義詞。
用法作賓語、定語;用于比喻句。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爭先恐后(意思解釋)
- 擦肩而過(意思解釋)
- 不到黃河心不死(意思解釋)
- 忠臣不事二君,貞女不更二夫(意思解釋)
- 發號施令(意思解釋)
- 弟子孩兒(意思解釋)
- 狹路相逢(意思解釋)
- 女扮男裝(意思解釋)
- 急功近利(意思解釋)
- 經史百子(意思解釋)
- 事與愿違(意思解釋)
- 家破人亡(意思解釋)
- 樂以忘憂(意思解釋)
- 束身受命(意思解釋)
- 以夷制夷(意思解釋)
- 東道主(意思解釋)
- 甘拜下風(意思解釋)
- 忠果正直(意思解釋)
- 翼翼飛鸞(意思解釋)
- 強顏歡笑(意思解釋)
- 記憶猶新(意思解釋)
- 不櫛進士(意思解釋)
- 兵無斗志(意思解釋)
- 連抵其隙(意思解釋)
- 駢拇枝指(意思解釋)
- 孫龐斗智(意思解釋)
- 及時雨(意思解釋)
- 無依無靠(意思解釋)
※ 蛇欲吞象的意思解釋、蛇欲吞象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| 成語 | 解釋 | 
|---|---|
| 進種善群 | 謂提高民族素質。 | 
| 天王老子 | 比喻至尊至貴、最有權威的人。 | 
| 眼空一世 | 整個時代的人都不放在眼里。 | 
| 兄弟鬩于墻,外御其侮 | 鬩:爭吵;墻:門屏。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,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。比喻內部雖有分歧,但能團結起來對付外來的侵略。 | 
| 眾喣山動 | 眾人吹氣,可以移山。比喻人多力量大。同“眾喣漂山”。 | 
| 心灰意冷 | 灰心失望,意志消沉。 | 
| 舉重若輕 | 舉起重物就像舉起輕東西那么容易。比喻能輕松地勝任繁重的工作。 | 
| 斷斷續續 | 不連續的,具有無條理的和不連貫的特性。 | 
| 篤近舉遠 | 篤:忠實,厚道;舉:舉薦,選拔。對關系近的厚道,對關系遠的舉薦,指同等待人。 | 
| 拂袖而去 | 拂袖:甩袖子;表示生氣。一甩袖子就走了。形容因言語不合很生氣。 | 
| 撈一把 | 用不正當手段取得一些利益。 | 
| 偃旗息鼓 | 偃:放倒;息:停止。原指秘密行軍;不暴露目標。后用以指休戰或不聲不響停止行動。 | 
| 青云直上 | 青云:指青天。直線上升;向高空飛騰直上。比喻人的地位直線上升。 | 
| 信以為真 | 把假的當作真的。信:相信。 | 
| 戰天斗地 | 戰、斗:泛指斗爭。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氣慨。 | 
| 進讒害賢 | 讒:讒言,說他人的壞話;賢:賢良,指好人。說壞話,陷害好人。 | 
| 嘰嘰喳喳 | 語音雜亂。 | 
| 韓信將兵,多多益善 | 將:統率,指揮。比喻越多越好。 | 
| 念茲在茲 | 念:思念;記念;茲:此;這個。念念不忘某件事。 | 
| 打退堂鼓 | 退堂: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問事完畢。封建官吏在退堂前;差役要打退堂鼓;表示停止辦公或審理案件結束。現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時中途退出。也比喻遇到困難或問題時;向后退縮。 | 
| 輕重緩急 | 緩:慢;不急。指各種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;有急于要辦的和可以慢一點辦的。 | 
| 臭名昭著 | 名:名聲;昭著:顯著;明顯。壞名聲誰都知道。 | 
| 雷大雨小 | 比喻說得多,做得少,聲勢很大,實效很小。 | 
| 故態復萌 | 老樣子又重新恢復。指原來的舊習氣和老毛病又重犯了。 | 
| 時運亨通 | 指時運好,諸事順利。 | 
| 在此存照 | 照:查考,察看。寫下字據保存進來,以作憑證 | 
| 冒失鬼 | 言語、舉動魯莽、輕率的人。 | 
| 空手套白狼 | 徒手抓住白狼。指無本買賣。 | 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