驚猿脫兔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如受驚的猿猴、脫逃的兔子。形容迅速奔逃。
出處清·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三回:“還虧得苗子的腳底板厚,不怕巉巖荊棘,就如驚猿脫兔,漫山越嶺的逃散了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jīng yuán tuō tù
注音ㄐ一ㄥ ㄩㄢˊ ㄊㄨㄛ ㄊㄨˋ
繁體驚猨脫兎
感情驚猿脫兔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、定語;形容行動迅速。
英語startled monkeys or hare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不厭其煩(意思解釋)
- 定時炸彈(意思解釋)
- 孤身只影(意思解釋)
- 不僧不俗(意思解釋)
- 流離轉徙(意思解釋)
- 拋磚引玉(意思解釋)
- 遁入空門(意思解釋)
- 空口無憑(意思解釋)
- 反老還童(意思解釋)
- 知其不可而為之(意思解釋)
- 通都大邑(意思解釋)
- 語不驚人(意思解釋)
- 結駟連騎(意思解釋)
- 困而不學(意思解釋)
- 昂藏七尺(意思解釋)
- 纏綿悱惻(意思解釋)
- 氣吞牛斗(意思解釋)
- 千里送鵝毛,禮輕情意重(意思解釋)
- 死不開口(意思解釋)
- 沖鋒陷陣(意思解釋)
- 異寶奇珍(意思解釋)
- 遺世絕俗(意思解釋)
- 饑不擇食(意思解釋)
- 切樹倒根(意思解釋)
- 歐風美雨(意思解釋)
- 避俗趨新(意思解釋)
- 逢人說項(意思解釋)
- 以夷制夷(意思解釋)
※ 驚猿脫兔的意思解釋、驚猿脫兔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| 成語 | 解釋 | 
|---|---|
| 分道揚鑣 | 道:路;鑣:馬嚼子;借指為馬;揚鑣:驅馬向前。分走不同的路。比喻人們分別發展和施展各自的聰明才智。比喻因志趣、目標不同而各走各的路。 | 
| 圓顱方趾 | 方腳圓頭。指人類。 | 
| 大公無私 | 一心為公;沒有私心。也指處理事情公平正確;不偏袒任何一方。 | 
| 物盡其用 | 各種東西凡有可用之處,都要盡量利用。指充分利用資源,一點不浪費。 | 
| 殺手锏 | 喻指取勝的絕招。 | 
| 首身分離 | 首:頭。頭和身體分開了。指被砍頭。 | 
| 勢力之交 | 勢:權勢;交:交往。為權勢利益進行的交往。指趨炎附勢的朋友。 | 
| 南轅北轍 | 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。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。 | 
| 防患于未然 | 患:災禍;未然:沒有這樣,指尚未形成。防止事故或禍害于尚未發生之前。 | 
| 棟梁之材 | 可以做屋棟房梁的材料。比喻能夠擔當重任的人。 | 
| 九霄云外 | 九霄:天的最高處。比喻無限高遠的地方。 | 
| 餓虎吞羊 | 饑餓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。比喻迅猛貪婪。 | 
| 十全大補 | 藥名。含有十種名貴的滋補藥物。比喻某項方案或方法對事情有巨大補益。 | 
| 萬馬奔騰 | 像無數匹馬奔跑跳躍。形容群眾性的活動聲勢浩大或場面熱烈。奔騰:跳躍著奔跑。 | 
| 節哀順變 | 抑制哀傷,順應變故。用來慰唁死者家屬的話。 | 
| 主明臣直 | 主:君主。君主圣明,臣下也就正直。 | 
| 己溺己饑 | 亦作“己饑己溺”。語出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饑者,由己饑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后因以“己溺己饑”或“己饑己溺”謂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,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。 | 
| 互通有無 | 相互間拿自己多余的東西去調換自己所缺少的東西。 | 
| 將伯之呼 | 指求人幫助。 | 
| 一鼓作氣 | 一鼓:第一次擊鼓;作:振作;氣:士氣。作戰時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戰士的銳氣。比喻趁勁足時一下子把事情完成。 | 
| 離奇古怪 | 十分奇特少見 | 
| 依樣畫葫蘆 | 比喻單純地照樣子模仿;也作“依樣葫蘆”;“比著葫蘆畫瓢”、“照葫蘆畫瓢”。 | 
| 橫七豎八 | 有的橫著;有的豎著。形容雜亂無章;沒有條理。 | 
| 韓信將兵,多多益善 | 將:統率,指揮。比喻越多越好。 | 
| 善善惡惡 | 稱贊善事,憎惡壞事。形容人區別善惡,愛憎分明。 | 
| 春寒料峭 | 料峭:形容初春的微寒。形容早春微帶寒意;刺入肌骨。也作“料峭輕寒”、“料峭春寒”。 | 
| 坐以待斃 | 待:等待;斃:死。坐著等死。指無力抗爭或不想抗爭。 | 
| 馳魂宕魄 | 形容振撼心靈。 | 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