狡焉思啟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《左傳·成公八年》:“夫狡焉思啟封疆以利社稷者,何國蔑有?”謂懷貪詐之心圖謀侵人之國。后亦以“狡焉思肆”、“狡焉思逞”指懷貪詐之心妄圖逞其陰謀。
出處《左傳·成公八年》:“夫狡焉思啟封疆以利社稷者,何國蔑有?”
基礎信息
拼音jiǎo yān sī qǐ
注音ㄐ一ㄠˇ 一ㄢ ㄙ ㄑ一ˇ
繁體狡焉思啓
感情狡焉思啟是貶義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定語;用于書面語。
近義詞狡焉思逞、狡焉思肆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上氣不接下氣(意思解釋)
- 金屋藏嬌(意思解釋)
- 浪費筆墨(意思解釋)
- 先聲奪人(意思解釋)
- 曉以大義(意思解釋)
- 大包大攬(意思解釋)
- 謙受益,滿招損(意思解釋)
- 福無雙至,禍不單行(意思解釋)
- 肝膽過人(意思解釋)
- 花拳繡腿(意思解釋)
- 穩操勝券(意思解釋)
- 花言巧語(意思解釋)
- 鴻儒碩學(意思解釋)
- 穢德垢行(意思解釋)
- 半夜三更(意思解釋)
- 休戚是同(意思解釋)
- 風虎云龍(意思解釋)
- 意興索然(意思解釋)
- 分門別類(意思解釋)
- 讀書種子(意思解釋)
- 超然物外(意思解釋)
- 韓信將兵,多多益善(意思解釋)
- 春寒料峭(意思解釋)
- 運籌帷幄(意思解釋)
- 形影相隨(意思解釋)
- 人盡其才(意思解釋)
- 屨及劍及(意思解釋)
- 走過場(意思解釋)
※ 狡焉思啟的意思解釋、狡焉思啟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| 成語 | 解釋 | 
|---|---|
| 一本正經 | 正經:莊重;正派。形容態度規矩而莊重。 | 
| 攀龍附鳳 | 附:接觸、依附。比喻巴結或投靠有權勢聲望的人。 | 
| 難言之隱 | 言:說;隱:隱衷;隱情;藏在內心深處的事。難以說出口的隱衷。 | 
| 一軌同風 | 車軌相同,風俗一致。比喻國家統一。 | 
| 僧多粥少 | 和尚多,而供和尚喝的粥少。比喻物少人多,不夠分配。 | 
| 火樹銀花 | 火樹:火紅的樹;指樹上掛滿燈彩;銀花:銀白色的花。指燈光閃亮;絢麗燦爛。 | 
| 黃臺之瓜 | 黃臺:指《黃臺瓜辭》,為唐李賢所作,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則天不能再廢太子。比喻不堪再摘。 | 
| 普天同慶 | 普:普遍;天:天下;慶:慶賀。普天下共同慶祝。 | 
| 鑿壁借光 | 鑿:挖。在墻上鑿一小孔,借鄰居的燈光讀書。形容家貧刻苦讀書。 | 
| 拭目以待 | 擦亮眼睛等著瞧。形容期望很迫切。也表示確信某件事情一定會出現。 | 
| 倒懸之危 | 倒懸:象人被倒掛著一樣。比喻處境極端困難。 | 
| 心急如焚 | 心里急得像著了火一樣。形容心情極其焦急。焚:燒。 | 
| 千絲萬縷 | 縷:線。千根絲;萬條線。形容兩者之間密切而復雜的聯系。 | 
| 三三兩兩 | 三個兩個地在一起。形容人數不多。 | 
| 異寶奇珍 | 珍異難得的寶物。 | 
| 峨峨洋洋 | 本用以形容音樂高亢奔放。后亦用以形容歡樂之態。語本《列子·湯問》:“伯牙善鼓琴,鍾子期善聽。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鍾子期曰:‘善哉!峨峨兮若泰山。’志在流水,鍾子期曰:‘善哉!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 | 
| 春光明媚 | 明媚:鮮艷可愛;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。 | 
| 風虎云龍 | 虎嘯生風,龍起生云。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。舊時也比喻圣主得賢臣,賢臣遇明君。 | 
| 離奇古怪 | 十分奇特少見 | 
| 似是而非 | 是:對;正確;非:不對;錯誤。好像是對的;實際上不對。指表面上相似;實際上不一樣。 | 
| 短壽促命 | 短命早死,要命。 | 
| 迫不得已 | 迫:逼迫;已:停止;結束。逼得毫無辦法;不得不如此。 | 
| 千家萬戶 | 眾多人家。 | 
| 坐懷不亂 | 春秋時魯國的柳下惠將受凍的女子裹于懷中,沒有發生非禮行為。形容男子在兩性關系方面作風正派。 | 
| 坐以待斃 | 待:等待;斃:死。坐著等死。指無力抗爭或不想抗爭。 | 
| 足不出門 | 同“足不出戶”。 | 
| 避俗趨新 | 避:舍棄;趨:奔赴,趨向。指舍棄舊俗而追求新潮。 | 
| 冒失鬼 | 言語、舉動魯莽、輕率的人。 | 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