惶惶不安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惶惶:恐懼不安。指心中驚慌害怕;心神不安定。
出處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三回:“董卓屯兵城外,每日帶鐵甲馬軍入城,橫行街市,百姓惶惶不安。”
例子董卓屯兵城外,每日帶鐵甲馬軍入城,橫行街市,百姓惶惶不安。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三回
基礎信息
拼音huáng huáng bù ān
注音ㄏㄨㄤˊ ㄏㄨㄤˊ ㄅㄨˋ ㄢ
正音“惶”,不能讀作“huǎng”。
感情惶惶不安是中性詞。
用法偏正式;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指心神不寧。
辨形“惶”,不能寫作“徨”。
近義詞人心惶惶、如坐針氈
反義詞等閑視之、悠閑自得
英語panic(be on tenterhooks; with great anxiety)
俄語испытывать страх и тревогу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落落大方(意思解釋)
- 源源不斷(意思解釋)
- 促膝談心(意思解釋)
- 漚沫槿艷(意思解釋)
- 一寸光陰一寸金(意思解釋)
- 魚死網破(意思解釋)
- 淡泊以明志,寧靜以致遠(意思解釋)
- 室邇人遙(意思解釋)
- 扭直作曲(意思解釋)
- 美人遲暮(意思解釋)
- 捫心自問(意思解釋)
- 珠還合浦(意思解釋)
- 鳳協鸞和(意思解釋)
- 手不釋書(意思解釋)
- 無稽之談(意思解釋)
- 安身立命(意思解釋)
- 樂以忘憂(意思解釋)
- 背鄉離井(意思解釋)
- 一剎那(意思解釋)
- 豐功偉績(意思解釋)
- 驕傲自滿(意思解釋)
- 麻木不仁(意思解釋)
- 罵罵咧咧(意思解釋)
- 欲速則不達(意思解釋)
- 扯旗放炮(意思解釋)
- 腹心相照(意思解釋)
- 滿天飛(意思解釋)
- 一清二楚(意思解釋)
※ 惶惶不安的意思解釋、惶惶不安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| 成語 | 解釋 | 
|---|---|
| 初生之犢不畏虎 | 比喻閱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說敢干,無所畏懼。 | 
| 翹尾巴 | 翹:向上昂起。比喻驕傲或自鳴得意。 | 
| 高聳入云 | 聳:直立,高起。高高地直立,直入云端。形容建筑物、山峰等高峻挺拔。 | 
| 為民請命 | 請命:請示保全生命。泛指有相當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當權者陳述困難,提出要求。 | 
| 路遙知馬力,日久見人心 | 路途遙遠才能知道馬的力氣大小,日子長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壞。 | 
| 難以置信 | 不容易相信。 | 
| 惜指失掌 | 惜:吝惜。因舍不得一個指頭而失掉一個手掌。比喻因小失大。 | 
| 舉賢任能 | 舉:推薦,選拔。舉薦賢者,任用能人。 | 
| 擦肩而過 | 擦:挨。挨著肩而溜走。指沒有抓住機會。 | 
| 朝令夕改 | 早上發的命令;晚上就改變。形容政令多改;使人民無所適從。 | 
| 惹事生非 | 招惹是非,引起爭端。 | 
| 閉關自守 | 守:防守。封閉關口;并加以防守;不跟外界往來。也比喻因循守舊;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響。 | 
| 作亂犯上 | 犯:冒犯。違抗尊長或朝廷,為悖逆或叛亂的行為。 | 
| 偃旗息鼓 | 偃:放倒;息:停止。原指秘密行軍;不暴露目標。后用以指休戰或不聲不響停止行動。 | 
| 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 | 預:預先,指事先作好計劃或準備;立:成就;廢:敗壞。不論做什么事,事先有準備,就能得到成功,不然就會失敗。 | 
| 鐵樹開花 | 比喻事情非常罕見或極難實現。鐵樹:也叫蘇錢;常綠喬木;好多年才開一次花。 | 
| 黃耳傳書 | 黃耳:犬名;書:書信。黃犬為主人往返傳書。后比喻傳遞家信。 | 
| 各盡所能,按勞分配 | |
| 經史百子 | 經:經學,經書,儒家經典著作。史:史學,史書。百子:諸子百家之學。舊指各個方面的很需要學問。 | 
| 勝友如云 | 勝友:良友。許多良友聚集一處。 | 
| 讀書種子 |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后的讀書人。 | 
| 不可告人 | 不能告訴別人。多指見不得人的不光明、不正當的用心或行徑。 | 
| 了如指掌 | 了:了解;清楚。指掌:指手掌里的東西。形容對情況清楚得就像指點掌上的東西;給人看一樣。比喻對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。 | 
| 迷離惝恍 | 形容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。 | 
| 戰不旋踵 | 旋:轉。踵:腳后跟。打仗時不向后轉。形容勇猛向前。 | 
| 歲寒三友 | 松、竹經冬不凋,梅花耐寒開放,因此有“歲寒三友”之稱。 | 
| 避俗趨新 | 避:舍棄;趨:奔赴,趨向。指舍棄舊俗而追求新潮。 | 
| 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 | 高山:比喻高尚的品德;止:語助詞;景行:大路,比喻行為正大光明。仰望著高山,效法著大德。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。 | 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