芻蕘之言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芻蕘:割草打柴的人。割草打柴人的話。指普遍百姓的淺陋言辭。也用作講話者的謙詞。
出處《詩經 大雅 板》:“先民有言,詢于芻蕘。
例子巧匠何曾棄樗櫟,芻蕘之言或有益。(宋 李清照《上樞密韓肖胄》詩)
基礎信息
拼音chú ráo zhī yán
注音ㄔㄨˊ ㄖㄠˊ ㄓ 一ㄢˊ
繁體芻蕘之言
感情芻蕘之言是貶義詞。
用法作賓語;用作講話者的謙詞。
近義詞芻蕘之見
反義詞遠見卓識
英語shallow remark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繩之以法(意思解釋)
- 婦人醇酒(意思解釋)
- 暴發戶(意思解釋)
- 戶限為穿(意思解釋)
- 安安靜靜(意思解釋)
- 大樹將軍(意思解釋)
- 偃旗息鼓(意思解釋)
- 滿招損,謙受益(意思解釋)
- 經緯天地(意思解釋)
- 飽食暖衣(意思解釋)
- 專心一志(意思解釋)
- 鈿合金釵(意思解釋)
- 沖鋒陷陣(意思解釋)
- 峨峨洋洋(意思解釋)
- 刻不容緩(意思解釋)
- 捫心自問(意思解釋)
- 饑不擇食(意思解釋)
- 綿里藏針(意思解釋)
- 不合時宜(意思解釋)
- 了如指掌(意思解釋)
- 月兒彎彎照九州,幾家歡樂幾家愁(意思解釋)
- 戰不旋踵(意思解釋)
- 不問青紅皂白(意思解釋)
- 淺見薄識(意思解釋)
- 三十六計,走為上計(意思解釋)
- 臨危授命(意思解釋)
- 千里命駕(意思解釋)
- 聲馳千里(意思解釋)
※ 芻蕘之言的意思解釋、芻蕘之言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| 成語 | 解釋 |
|---|---|
| 奉命惟謹 | 形容嚴格遵照命令行事,不敢稍有違背。 |
| 新仇舊恨 | 新仇加舊恨。形容仇恨深。 |
| 眾喣山動 | 眾人吹氣,可以移山。比喻人多力量大。同“眾喣漂山”。 |
| 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 | 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,到了老年,悲傷也沒用了。 |
| 壓歲錢 | 過陰歷年時長輩給小孩兒的錢。 |
| 飲水思源 | 喝水時想到水源。比喻不忘本。 |
| 取而代之 | 奪取別人的地位、權利而代替他。 |
| 營私舞弊 | 營:謀求;舞:玩弄;弊:壞事。為了謀求私利而玩弄欺騙手段;違法亂紀。 |
| 倒冠落佩 | 冠:帽子;佩:佩玉。這里指官服。脫下帽子,摘去佩玉。形容辭官還鄉。 |
| 將寡兵微 | 寡:少;兵:士兵;微:衰敗。兵少將少。形容兵力薄弱。 |
| 抱恨黃泉 | 黃泉:人死埋葬的地下,指陰間。心懷遺憾離開人世,死有遺恨。 |
| 峨峨洋洋 | 本用以形容音樂高亢奔放。后亦用以形容歡樂之態。語本《列子·湯問》:“伯牙善鼓琴,鍾子期善聽。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鍾子期曰:‘善哉!峨峨兮若泰山。’志在流水,鍾子期曰:‘善哉!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 |
| 不可磨滅 | 磨滅:指痕跡、印象、功績、事實、道理等;經過相當長的時間逐漸消失。形容永遠不會消失。 |
| 分門別類 | 門:類;別:區別。根據事物的特征分類。 |
| 將功折罪 | 將:拿;用;折:抵償。用功勞來抵償罪過。 |
| 學而優則仕 | 優:有余力,學習了還有余力,就去做官。后指學習成績優秀然后提拔當官。 |
| 聰明才智 | 聰明:耳聰目明。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。 |
| 鮮血淋漓 | 淋漓:不停往下滴落的樣子。形容鮮血流淌不止。 |
| 凡夫俗子 | 泛指平庸的人。 |
| 立竿見影 | 立起竿子馬上就可以見到竿的影子。比喻立見功效。 |
| 橫七豎八 | 有的橫著;有的豎著。形容雜亂無章;沒有條理。 |
| 饑不擇食 | 餓急了就顧不上選擇食物。比喻急需時顧不得選擇。 |
| 散言碎語 | 猶言閑言碎語。 |
| 胡支扯葉 | 見“胡枝扯葉”。 |
| 草滿囹圄 | 監獄里長滿了草。比喻政治清明,犯罪的人極少。 |
| 千真萬確 | 真:真實;確:確實。形容情況非常確實。 |
| 黃鐘毀棄 | 毀:毀壞;棄:拋棄;黃鐘:古樂器;音調最為洪亮。黃鐘被毀壞被拋棄。比喻賢才得不到重用。 |
| 前赴后繼 | 赴:奔赴。前面的沖上去了;后面的緊跟上來。形容不斷投入戰斗;奮勇沖殺向前。 |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