邦國殄瘁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邦國:國家;殄:盡,絕;瘁:病。形容國家病困,陷于絕境。
出處《詩經 大雅 瞻印》:“人之云亡,邦國殄瘁。”
例子清·章炳麟《致張繼、于右任書》:“寧使人材蟄伏,邦國殄瘁,而必不可使一黨不居于勢要者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bāng guó tiǎn cuì
注音ㄅㄤ ㄍㄨㄛˊ ㄊ一ㄢˇ ㄘㄨㄟˋ
繁體邦國殄瘁
感情邦國殄瘁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;指國家病困。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鷹擊長空(意思解釋)
- 形神不全(意思解釋)
- 逢人只說三分話(意思解釋)
- 窮鄉僻壤(意思解釋)
- 舉重若輕(意思解釋)
- 不分青紅皂白(意思解釋)
- 殺雞取卵(意思解釋)
- 空口無憑(意思解釋)
- 成竹在胸(意思解釋)
- 困而不學(意思解釋)
- 前腳后腳(意思解釋)
- 衣錦還鄉(意思解釋)
- 團團轉(意思解釋)
- 乳臭未干(意思解釋)
- 形影相吊(意思解釋)
- 常年累月(意思解釋)
- 刀耕火種(意思解釋)
- 平心而論(意思解釋)
- 大腹便便(意思解釋)
- 結纓伏劍(意思解釋)
- 摧身碎首(意思解釋)
- 龍馭上賓(意思解釋)
- 地大物博(意思解釋)
- 粉墨登場(意思解釋)
- 起死回生(意思解釋)
- 空腹高心(意思解釋)
- 樂以忘憂(意思解釋)
- 過甚其詞(意思解釋)
※ 邦國殄瘁的意思解釋、邦國殄瘁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。
成語接龍(順接)
相關成語
| 成語 | 解釋 | 
|---|---|
| 迷而不反 | 迷路后不知回來。比喻犯了錯誤不知改正。 | 
| 歇斯底里 | 情緒異常激動,舉止失常。 | 
| 患難與共 | 患難:危險艱苦的環境;與共:在一起。指在不利處境中共同承擔災難和困苦。 | 
| 進本退末 | 本:根本;末:枝節。指重視根本、主要的東西,抑制直接、次要的。 | 
| 勞民傷財 | 勞民:使人民勞累;傷:耗費。既讓人民勞累受苦;又耗費了資財。指濫用人力物力;造成浪費。 | 
| 揚幡擂鼓 | 幡:垂直的長條旗子。舞動著幡,敲打著鼓。形容熱熱鬧鬧地大事張揚。 | 
| 叫化子 | 乞丐。 | 
| 飲水思源 | 喝水時想到水源。比喻不忘本。 | 
| 云天霧地 | 比喻不明事理,糊里糊涂。 | 
| 咄咄逼人 | ①氣勢洶洶;盛氣凌人;言語或神態中有一種威脅逼人的氣勢。咄咄:表示驚奇的聲音。②形容本領趕上或超過別人;令人驚詫。 | 
| 自食其果 | 自己吃自己種下的惡果。形容自己做壞事;自己受害。 | 
| 神采奕奕 | 形容精神飽滿;容光煥發。神采:人面部的神氣和光彩。奕奕:精神煥發的樣子。 | 
| 反面無情 | 翻臉不講情面。形容對人的態度突然變壞;不留情面。 | 
| 民不畏死 | 畏:懼怕。人民不怕死。形容不怕死的氣慨。 | 
| 光前啟后 | 猶“光前裕后”。 | 
| 懸石程書 | 形容勤于政事。 | 
| 吳頭楚尾 | 今江西北部,春秋時是吳、楚兩國交界的地方,它處于吳地長江的上游,楚地長江的下游,好象首尾互相銜接。 | 
| 令人滿意 | 指讓人意愿得到滿足。 | 
| 眾建賢才 | 建:建樹;賢才:優秀的人才。選用眾多優秀的人才。 | 
| 賢母良妻 | 見“賢妻良母”。 | 
| 散帶衡門 | 指退官閑居或過隱居生活。 | 
| 安身立命 | 安身:有容身之所;立命:精神上安定。指生活有著落;精神有所寄托。 | 
| 裊裊婷婷 | 裊裊:柔美貌;婷婷:美好貌。形容女子姿態柔美。 | 
| 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 | 比喻說話夸大之極。同“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”。 | 
| 呼風喚雨 |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廣大;可以呼喚風雨。現多比喻人民群眾具有改造、支配自然的力量。有時也用以形容壞人的煽動。 | 
| 洗耳恭聽 | 洗耳:擦洗耳朵;比喻很重視聽對方說話;恭:恭敬地。洗干凈耳朵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。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。指專心地聽。 | 
| 惴惴不安 | 指擔心害怕(惴惴:恐懼、擔憂的樣子)。 | 
| 赤膽忠心 | 赤:赤誠、真誠;忠:忠誠。形容很忠誠;有時也指非常真誠的心。也作“忠心赤膽”。 | 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