枯骨之余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枯骨:白骨,引申為死人。比喻垂死的人。
出處宋·張君房《云笈七簽》第四卷:“華存卑賤,枯骨之余。自處塵垢,久染濁穢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kū gǔ zhī yú
注音ㄎㄨ ㄍㄨˇ ㄓ ㄩˊ
繁體枯骨之餘
感情枯骨之余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主語、賓語;指垂死的人。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不厭其煩(意思解釋)
- 揚眉吐氣(意思解釋)
- 紙老虎(意思解釋)
- 吸血鬼(意思解釋)
- 裾馬襟牛(意思解釋)
- 南轅北轍(意思解釋)
- 刻骨銘心(意思解釋)
- 不分青紅皂白(意思解釋)
- 辭簡意足(意思解釋)
- 不三不四(意思解釋)
- 貧賤不能移(意思解釋)
- 紛亂如麻(意思解釋)
- 大張旗鼓(意思解釋)
- 將寡兵微(意思解釋)
- 風和日麗(意思解釋)
- 水中撈月(意思解釋)
- 拔茅連茹(意思解釋)
- 大開方便之門(意思解釋)
- 馬牛其風(意思解釋)
- 恐后爭先(意思解釋)
- 顧景慚形(意思解釋)
- 氣味相投(意思解釋)
- 性命攸關(意思解釋)
- 偶語棄市(意思解釋)
- 心小志大(意思解釋)
- 耳聰目明(意思解釋)
- 叫苦不迭(意思解釋)
- 竹籃打水一場空(意思解釋)
※ 枯骨之余的意思解釋、枯骨之余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| 成語 | 解釋 | 
|---|---|
| 衣錦褧衣 | 錦衣外面再加上麻紗單罩衣,以掩蓋其華麗。比喻不炫耀于人。 | 
| 初出茅廬 | 茅廬:草屋。原意指諸葛亮感念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;接受邀請;就任軍師;首戰用計火燒博望坡;大敗曹兵;立下了戰功。后比喻剛進入社會或工作崗位;缺乏經驗。 | 
| 經幫緯國 | 經、緯:本指絲織物的縱線和橫線,引申為治理、規劃;邦:國家。指治理國家。 | 
| 力所能及 | 及:達到。自己的力量能達到。 | 
| 莫衷一是 | 莫:不;還是;衷:折衷;斷定;是:對。指不知哪個正確。形容各種意見都有。得不出一致的看法。 | 
| 令人神往 | 令:使得;神往:心里向往憧憬。某種景象使人很向往、羨慕。 | 
| 鍥而不舍 | 鍥:雕刻;舍:停止。不停地雕刻。比喻做事或學習有恒心。 | 
| 盲人說象 | 比喻看問題以偏概全。 | 
| 匡亂反正 | 消除混亂局面,恢復正常秩序。 | 
| 打腫臉充胖子 | 比喻寧可付出代價而硬充作了不起。 | 
| 男女授受不親 | 授:給予;受:接受;親:親自接觸。封建禮教規定男女之間不能直接接觸、言談或授受物件,限制男女交往 | 
| 棟梁之材 | 可以做屋棟房梁的材料。比喻能夠擔當重任的人。 | 
| 有去無回 | 只有出去的,沒有回來的。 | 
| 頭面人物 | 指在社會上有較大名聲或勢力的人(多含貶義)。 | 
| 謙受益,滿招損 | 謙:謙遜,虛心;受:得到;益:好處;滿:自滿,驕傲;招:招惹;損:損害。自滿會招致損失,謙虛可以得到好處。 | 
| 鬼瞰其室 | 謂鬼神窺望顯達富貴人家,將禍害其滿盈之志。 | 
| 溢于言表 | 超出言語以外。指某種思想感情雖未說明卻能使人體會出來。 | 
| 必由之路 | 必:一定;由:經過。一定要經過的道路。 | 
| 古色古香 | (陳設、器物或藝術品)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調。古香:古書畫散發出的氣味。 | 
| 反面無情 | 翻臉不講情面。形容對人的態度突然變壞;不留情面。 | 
| 詐奸不及 | 猶言十分奸詐。 | 
| 行不顧言 | 顧言:顧及自己所說的話。為人處事不守信用。 | 
| 逆來順受 | 逆:不順;順:順從;受:忍受。碰上十分惡劣的境遇而順從地忍受;不作反抗。 | 
| 乳臭未干 | 身上的奶腥氣還沒有退盡。對年幼人表示輕蔑的說法。 | 
| 死不開口 | 至死也不說話。指緘口不言 | 
| 不置可否 | 置:擱;放;可:行;否:不行。不說對;也不說不對。指不明確表態。也作“不加可否。” | 
| 共為唇齒 | 比喻互相輔助。 | 
| 目無全牛 | 比喻技藝熟練到了得心應手的境界。 | 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