孳孳汲汲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同“孜孜汲汲”。
出處明·劉基《送黃叔旸歸金華覲省序》:“故孳孳汲汲,不遑自己,仰馳光而興慕,俯逝水而長懷……將奚為而可哉。”
例子日本人何其不憚煩,孳孳汲汲地造了這許多從漢到唐的假古董。魯迅《墳·說胡須》
基礎信息
拼音zī zī jí jí
注音ㄗ ㄗ ㄐ一ˊ ㄐ一ˊ
感情孳孳汲汲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定語、狀語;用于書面語。
近義詞孳孳矻矻、孜孜汲汲、孜孜矻矻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自暴自棄(意思解釋)
- 一軌同風(意思解釋)
- 勞民傷財(意思解釋)
- 一干二凈(意思解釋)
- 過而能改(意思解釋)
- 有權有勢(意思解釋)
- 團團轉(意思解釋)
- 難上加難(意思解釋)
- 羽旄之美(意思解釋)
- 家無儋石(意思解釋)
- 縱橫天下(意思解釋)
- 平地一聲雷(意思解釋)
- 欺人自欺(意思解釋)
- 足衣足食(意思解釋)
- 金口木舌(意思解釋)
- 無影無蹤(意思解釋)
- 雅俗共賞(意思解釋)
- 無窮無盡(意思解釋)
- 色厲內荏(意思解釋)
- 淺見薄識(意思解釋)
- 三十六計,走為上計(意思解釋)
- 騰聲飛實(意思解釋)
- 餓殍遍野(意思解釋)
- 黃鐘毀棄,瓦釜雷鳴(意思解釋)
- 慢條斯理(意思解釋)
- 一目十行(意思解釋)
- 強顏歡笑(意思解釋)
- 久假不歸(意思解釋)
※ 孳孳汲汲的意思解釋、孳孳汲汲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| 成語 | 解釋 |
|---|---|
| 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高 | 讓:推辭,拒絕。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。 |
| 落落大方 | 落落:坦率開朗;舉止瀟灑自然。形容言談舉止自然大方;不拘謹。 |
| 任人唯親 | 任:任用。唯:只。任用人不管德才怎樣;只用和自己關系親近的。 |
| 望塵莫及 | 望見前面騎馬的人走過揚起的塵土而不能趕上。比喻遠遠落在后面。塵:塵土;莫:不;及:趕上。 |
| 褒善貶惡 | 對好人好事加以贊揚;對壞人壞事加以斥責。指分清善惡,提出公正的評價。 |
| 存而不議 | 存:保留;議:討論。指把問題保留下來,暫不討論。 |
| 之死靡二 | 同“之死靡它”。 |
| 拔茅連茹 | 茅:白茅,一種多年生的草;茹:植物根部互相牽連的樣子。比喻互相推薦,用一個人就連帶引進許多人。 |
| 休戚是同 | 休:歡樂,吉慶;戚:憂愁;是:語助詞。彼此間的憂樂和禍福共同承擔。形容關系密切,同甘共苦。 |
|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|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極,混一天算一天,沒有積極主動的精神。 |
| 一鼓作氣 | 一鼓:第一次擊鼓;作:振作;氣:士氣。作戰時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戰士的銳氣。比喻趁勁足時一下子把事情完成。 |
| 通今達古 | 同“通今博古”。 |
| 愛則加諸膝,惡則墜諸淵 | 加諸膝:放在膝蓋上;墜諸淵:推進深淵。指不講原則,感情用事,對別人的愛憎態度,全憑自己的好惡來決定。 |
| 捫心自問 | 捫:按;摸;心:胸口。摸著胸口;自己問自己。指自我反思;醒悟。 |
| 古里古怪 | 怪異、奇特。 |
| 膽大心小 | 形容辦事果斷,考慮周密。 |
| 汲汲顧影 | 惶惶然自顧其影,孤苦失望的樣子。也指頻頻地自顧其影,洋洋得意的樣子。 |
| 坐以待斃 | 待:等待;斃:死。坐著等死。指無力抗爭或不想抗爭。 |
| 一覽無余 | 覽:看。余:剩余。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。 |
| 無窮無盡 | 窮、盡:完。沒有盡頭;沒有限度。 |
| 河山之德 | 《詩·墉風·君子偕老》:“委委佗佗,如山如河,象服是宜”。陸德明釋文:“《韓詩》云:德之美貌”。王先謙《詩三家義集疏》:“如山凝然而重,如河淵然而深,皆以狀德容之美”。后以《河山之德》形容婦人德容之美。 |
| 大勢所趨 | 大勢:總體局勢;趨:向、往。整個局勢發展的趨向。 |
| 迷迷糊糊 | 使人混亂煩躁迷惑不清,使渾濁不清。 |
| 牛頭不對馬嘴 | 比喻答非所問或兩下不相合。 |
| 成己成物 | 自身有所成就,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。 |
| 抗塵走俗 | 形容為了名利,到處奔走鉆營。 |
| 持之以恒 | 持:保持;堅持;之:代詞;指所要堅持的東西;恒:長久;指恒心。有恒心地堅持下去。也作“持之以久”。 |
| 遠近馳名 | 在相當大范圍內都是很有名的。 |
